logo

长江有色金属网>展会报道>正文

邀您同行丨探访青铜古都的千年足迹

      发布人:

,长江有色金属网拟于11月21日-23日组织铜产业链企业负责人赴黄石参与铜产业参观考察对接活动,诚邀国内外铜精深加工制造企业,再生金属企业、下游生产企业,供应链企业,市场调研及股权投资等铜产业相关负责人士参加。

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,长江中游南岸,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,享有“百里黄金地,江南聚宝盆”的美誉,已发现的矿产有能源、金属、非金属、水气4大类,计76种,已探明储量的有37种,其中金、铜、钼、钴、锶、硅灰石等14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,铁、铜、金、石灰石等是黄石的优势矿产。

说到黄石就不得不提它的母县大冶县。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,拥有3000多年的铜产业冶炼史,创造了辉耀千古的青铜文明,被誉为“青铜故里”“千年铜都”。宋乾德五年(公元967年)建县,取“大兴炉冶”之意,定名为“大冶”。1994年大冶撤县建市,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、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。

大冶的铜产业历史文化离不开铜绿山古铜矿被发现。20 世纪上半叶,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面对安阳殷墟出土的大批精美青铜器时,一边叹为观止,一边反复思考 :铸造这些青铜器的铜原料来源于何处?矿石又是怎样被古人开采、冶炼的?这个问题一直在考古学家们的头脑中翻滚。

直到1973年,大冶县铜绿山矿革命委员会向中国历史博物馆寄来一封信,还寄来了一件古代铜斧,求专家破解。该遗址因而被发现,震惊了中国考古界。1973—1985年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12年的考古发掘。考古学家认为,铜绿山古铜矿所反映的技术水平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采矿、冶炼技术成就。

在整个矿区,发现古代露天采场7个,地下采矿区18个,古冶炼场50余处,出土春秋早期炼铜竖炉10座,战国时期炼铜竖炉2座;遗留炼铜渣大约50~60万吨,推算整个矿区产铜不少于8~12万吨。这对于那个时代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,可以铸造无数的青铜礼器和兵器。

铜绿山古铜矿的发现,第一次找到了采矿和冶炼的遗存,填补了冶金史的一个空白。铜绿山古铜矿也被誉为中国青铜时代第一矿。2018年,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。2021年10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入选“百年百大考古发现”。

因多年高强度的开采,大冶的矿产资源濒临枯竭,发展后劲乏力、保障压力增大、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。社会经济及科技稳步发展和“双碳”目标的要求,为了摆脱经济社会对矿产资源的深度依赖,大冶坚持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,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,大力发展机械制造、新材料、生命健康等多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。

围绕铜、延伸铜,不断做大产业规模,推动高端化发展,打造“铜—铜基新材料—电子、新能源元器件”产业链,建设以先进铜基新材料为核心的完整铜加工产业链,从电解铜、铜杆到电线电缆、特种线缆,从电解铜、铜板带箔到电子芯片产品,拥有门类齐全的铜加工产品,辐射推动铜产业与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耦合发展。
截止2022年,黄石市铜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近千亿元,电解铜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、低氧光亮铜杆30万吨、铜板带9万吨、铜箔3000吨、铜线110KM。

铜产业考察活动来啦!

为了让铜产业链相关企业负责人更好地了解黄石铜产业发展状况,对黄石的铜冶炼、精深加工及 PCB 产业集群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,进一步加强铜产业链企业的交流与合作,长江有色金属网拟于11月21日-23日组织铜产业链企业负责人赴黄石参与铜产业参观考察对接活动,诚邀国内外铜精深加工制造企业,再生金属企业、下游生产企业,供应链企业,市场调研及股权投资等铜产业相关负责人士参加,通过走访大冶有色、中铜华中铜业、诺德锂电等龙头企业,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黄石铜产业发展状况,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,把握行业脉搏,寻求市场新机会,获得更多的商机。

报名联系人:

甘先生:18150902728(微信同号)

邓女士:15060735978(微信同号)

2023湖北省黄石市铜产业参观考察对接活动

扫码报名,让会务组联系您!

铜业考察 铜企考察

【免责声明】此文章仅供读者作为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长江有色金属网联系。